Saturday, November 17, 2012

探求“針尖芥子“之義


為了瞭解“針尖芥子“之意,用 Google 搜尋了一下,在大乘經典裡,大致是說很難得的意思,如:

  1. 佛經上說「正法極難值遇」,《涅槃經》上比喻為「從兜率天投一芥子至閻浮提的針尖上」;
  2. 把芥子往朝上的針尖上撒,芥子極難立在針尖上,得暇满人身寶就像這樣難;


但是針尖芥子的形容最早應該出現在南傳《法句經》:

401. Like water on a lotus leaf, or a mustard seed on the point of a needle, he who does not cling to sensual pleasures — him do I call a holy man.

針尖上的芥子有如蓮葉上的水,都不會附著。這偈經文的意思是:

猶如水落於蓮葉,亦如置芥子於針尖;
不染著於愛欲者,可以稱他為婆羅門。

所以古漢譯《法句經》就直接譯為:

心棄惡法,如蛇脫皮;不為欲污,是謂梵志。

但是我一開始並未理解到這個意思,直到我查詢到《清淨道論》說到:

當他嘗試分別諸界時,其瞋恨即找不到立足處,就好像在針尖的芥子,或像在空中油漆。

在空中油漆自然油不上去。要想置芥子於針尖,雖然不是不可能,但很容易就掉下來。

《清淨道論》也是南傳重要的論典,地位相當於北傳的《瑜伽師地論》。
這樣一來,雖然我們知道針尖上的芥子和蓮葉上的水滴或在空中油漆一樣,不容易附著,但針尖芥子的意思卻因上下文而有不同的意涵。前者強調不繫著,後者是說找不到立足處,已經很接近大乘經典的說法 -- 同樣是說不容易,大乘經典是在強調稀有及殊勝,《清淨道論》則用來形容事情很難成辦。


但是我之所以對針尖芥子的狀態形象發生興趣是因為佛陀大弟子舍利弗的一首詩,《Upon the Tip of a Needle》,其中的一段是這樣寫的:

With no production there's no birth;
With becoming present, one lives.
When grasped with the highest meaning,
The world is dead when the mind stops.
若不起念頭就不會發生,因為有了念頭所以存在;
一旦念頭消失,東西也會跟著不見。
當你思考人生的意義時:
世界會隨著你的意念停止而滅亡!

There's no hoarding what has vanished,
No piling up for the future;
Those who have been born are standing
Like a seed upon a needle.
過去已經消失的無法保存,在未來也不會有積累,
現在還在的則如針尖上的芥子。

這裡的針尖芥子正是形容我們人身,亦即你我及每個人,目前存在的狀態及本質!

(寫到這裡,日本剛發生的地震海嘯正好印證了這個說法。)


這樣針尖芥子就有了第三個意涵,說明了存續狀態的脆弱。

舍利弗是佛陀的大弟子,智慧第一,也是《心經》中觀自在菩薩口中的舍利子。
他之所以會寫下這首詩是為了解釋《經集.義品》中窟八偈經(The Cave of the Body)裡的第四偈:

So a person should train right here & now.
Whatever you know as out-of-tune in the world,
don't, for its sake, act out-of-tune,
for that life, the enlightened say, is short.
人生當覺是:
若是知道有什麼不當作的就別去作,因為人生太短,沒有時間讓人後悔。


詩中的針尖芥子正是對人生太短有感而發,但是不僅於此,它還說明了是怎樣的短,如何的短。人的經驗是一連串的感知過程,藉著仔細的觀察省思,可以發現這些心理作用的昇起和離去。我們以為這些感知是"我們的"感知;事實上,構成這些一瞬即逝的感知經驗的元素大家都一樣;譬如,每一個人都有苦樂的感受。

每一刻的心理狀態當然是獨特的,但那部份是因為心緒組成的當下的資料(氛圍情調)不同,部份因為受體(個性)的組成不同;這一切就跟電腦會因為電腦本身結構及所處理的資料的變化所產生的結果一樣。電腦不會以為這些結果是“我的“。

我們主觀的世界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在我們沉沉入睡或死去時,世界也就一起消滅。芥子立於針尖的形象是如此精確的描述了人的情況 -- 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仍一片混沌。我們能夠掌握者僅有當下,而且只有在我們清醒的時候,只要我們昏昏欲睡,芥子馬上會從針尖上掉落。


*窟八偈經(The Cave of the Body)將人的身體比喻成一個洞窟,人因為受制於身體的感知欲望所以無明,就如將自己關在一個洞窟之中;而修行之所以難,正是因為一切都要靠自己,沒有人可以將你從洞窟解救出來。

**《Upon the Tip of a Needle》於《清淨道論》<第二十說道非道智見清淨品>中,亦被引用來幫助修習毗鉢舍那提起無常、苦及無我等三相。